毒害品和腐蚀品对人体都有一定危害。
一般毒害物品着火时,可用水及其它灭火剂扑救,但毒害物品中的氰化物、硒化物、磷化物着火时,就不能用酸碱灭火剂扑救,只能用雾状水或二氧化碳等灭火。
腐蚀性物品着火时,可用雾状水、干砂、泡沫、干粉等扑救。硫酸、硝酸等酸类腐蚀品不能用加压密集水流扑救,因为密集水流会使酸液发热甚至沸腾,四处飞溅而伤害扑救人员。
扑救毒害物品和腐蚀性物品火灾时,还应注意节约水量和水的流向,同时注意尽可能使灭火后的污染流入污水管道。因为有毒或有腐蚀性的灭火污水四处溢流会污染环境,甚至污染水源。
相关要求及注意事项如下:
1、要求灭火人员必须穿着防护服,佩戴防护面具。一般情况下采取全身防护即可,对有特殊要求的物品火灾,应使用专用防护服。考虑到过滤式防毒面具防毒范围的局限性,在扑救毒害品火灾时应尽量使用隔绝式氧气或空气面具。为了在火场上能正确使用和适应,平时应进行严格的适应性训练。
2、积极抢救受伤和被困人员,限制燃烧范围。毒害品、腐蚀品火灾极易造成人员伤亡,灭火人员在采取防护措施后,应立即投人寻找和抢救受伤、被困人员的工作。并努力限制燃烧范围。
3、扑救时应尽量使用低压水流或雾状水,避免腐蚀品、毒害品溅出。
4、遇毒害品、腐蚀品容器泄漏,在扑灭火势后应采取堵漏措施。腐蚀品需用防腐材料堵漏。
5、浓硫酸遇水能放出大量的热,会导致沸腾飞溅,需特别注意防护。扑救浓硫酸与其他可燃物品接触发生的火灾,浓硫酸数量不多时,可用大量低压水快速扑救。如果浓硫酸量很大,应先用二氧化碳、干粉等灭火,然后再把着火物品与浓硫酸分开。
6、在扑救可燃气体火灾时可燃气体如果从容器管道中源源不断地喷散出来,应首先切断可燃物的来源,然后争取一次灭火成功。如果在未切断可燃气体来源的情况下,急于求成,盲目灭火,则是一种十分危险的做法。
因为火焰一旦被扑灭,而可燃气体继续向外喷散,特别是比空气重的可燃气体如液化石油气等外溢,易沉积在低洼处,不易很快消散,遇明火或炽热物体等火源还会引起复燃。如果气体浓度达到爆炸极限,还会引起爆炸,很容易导致事故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