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苯二酚早期生产方法-苯胺氧化法
苯胺氧化法是对苯二酚最早的生产方法,已有70多年的历史。本生产过程通常包括两步反应,即苯胺在硫酸介质中经二氧化锰(或重铬酸钠) 氧化成对苯醌,再在水中用铁粉将对苯醌还原成对苯二酚,经浓缩、脱色、结晶、干燥得对苯二酚成品。以苯胺计,对苯二酚的总收率约85%。
此法具有工艺成熟、反应容易控制、收率及产品纯度高等优点。但原料消耗高,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硫酸锰、硫铵废液和铁泥,环境污染严重;由于反应料液中含有的稀硫酸的腐蚀,设备费用高;此外,锰资源回收利用率低。国外基本上已淘汰此法。我国从上世纪50 年代开始生产对苯二酚,其生产方法普遍采用苯胺氧化法。我国大部分生产厂家仍沿用该法。
对苯二酚早期生产方法-二异丙苯过氧化法
2023年澳门美人鱼论坛资料-123156美人鱼高手论坛-美人鱼心水网123156-138383美人鱼一肖一码-美人鱼手机论坛138383为克服苯胺氧化法制取对苯二酚生产工艺存在的诸多缺点,上世纪60年代开发了对二异丙苯过氧化法。该法首先在酸性催化剂(磷酸硅藻土或AlCl3) 存在下,由苯与丙烯进行Friedel-Crafts烷基化反应合成二异丙苯,分离出对位异构体、间位异构体使其转位为对位异构体,把分出的对二异丙苯进行过氧化反应生成二异丙基过氧化物,然后再在酸性催化剂(如硫酸) 存在下裂化为对苯二酚与丙酮,产物经中和、萃取、离心分离、提纯、真空干燥后得成品。以对二异丙苯计,对苯二酚收率为80%左右。该法与苯胺法相比具有总成本低(比苯胺法约低30% )、污染小等优点。但由于该方法副产物多,且成分复杂,使得产物分离较困难。
苯酚过氧化氢羟基化法
出于经济和环保方面的需要,20世纪70年代开发出苯酚过氧化氢羟基化合成对苯二酚的方法,并已实现工业化生产。该法是以苯酚为原料,在催化剂作用下,与过氧化氢反应,生成对苯二酚和邻苯二酚。经脱出水、高沸物、苯酚并分离出邻苯二酚后,得到粗对苯二酚,再经溶解、脱色、重结晶制得对苯二酚产品。